中医治疗高血压,关键就在一个“通”字,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
很多人都说,高血压是西医或者说是现代医学的概念,中医的病症里没有没有血压这个概念,根本没有高血压这个病。在现代医学出现前,人是怎么死的传统中医根本就说不清楚。
但实际上中医虽然没有这个称呼,但中医对高血压相关的症状和病理机制有着深入的理解和阐述。
图片
在中医里,高血压的症状往往被归类为“眩晕”、“头痛”等范畴,这些症状在中医经典著作中多有记载和论述。
例如,《黄帝内经》作为中医的经典之作,其中就有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”的论述,指出眩晕等症状与肝脏的功能失调有关。
这与现代医学中高血压与肝脏代谢、血管调节等机制的关联不谋而合。此外,《黄帝内经》还提到“髓海不足,则脑转耳鸣,胫酸眩冒,目无所视”,这些描述与高血压引起的脑部供血不足、耳鸣、眩晕等症状高度相似。
图片
再如,《丹溪心法》中也提到“无痰不眩、无痰不晕”的理论,认为痰与火是引起眩晕的另一种重要原因。这一观点与现代医学中高血压与痰湿、瘀血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认识相一致。
到现在中医对高血压形成原因的阐述已经非常成熟,形成了肝阳上亢型、痰湿内阻型、瘀血内阻型等不同症型,每个症型分别有不同的治疗方法。
我用中医治疗高血压近40年,门诊上大部分患者只要能辨证准确,对症用药,一般都能让血压平稳下降,不易反弹,甚至还有人还能停掉降压药。
图片
比如我曾经治疗过的一位患者,是我们医院妇产科的同事,高血压已六七年,姓王,女,年龄60岁,曾经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妇产科医生。
退休后,本应该游山玩水,好好享受晚年生活,但却不幸地确诊高血压,只能依靠降压药,维持血压稳定。
然而,最近一年经常感到头晕、恶心、视物模糊、急躁、小腹凉,四肢也觉得凉、睡眠不好,爱叹气,经常失眠。于是寻求中医调理,找到我。
用她自己的话来说,过去的六七年,我特别讨厌病怏怏的自己,始终无法坦然接受。
毕竟,年轻时候,无论在单位还是家里,那里里外外一把手。做啥都比别人强,万没想到,当同龄人都游山玩水时,我却成了“药罐子”。
图片
刻诊:舌红苔少、脉沉弦数。
其实,这个患者最大、也是比较明显的问题,就是肝火旺盛。
你想啊,火太大了,烧水的时候水很快就干了,锅底就留下一层黑黑的、黏糊糊的东西,对吧?咱们身体里的“火”——肝火太旺了,也是这么个理儿。
这火一直烧啊烧的,身体里的“水”——就是咱们说的阴液,就慢慢少了,然后那些不好的东西,就像痰啊、浊气啊,就开始在血管里堆着,路就堵了。
路一堵,气血就走不动了,脑袋这块儿就缺气缺血,人就觉得晕乎乎的,头还疼,耳朵里老是有声音响,跟开了循环播放似的。
所以,咱们得想办法把火调小点,让气血能顺畅地走,路通了,身体自然就舒服了。
图片
最后为其开方:柴胡、清半夏、大黄、黄芩、枳实、夏枯草、钩藤、白芍、珍珠母,主要从平肝潜阳、清肝泻火、化痰散结、调和气血四个方面来治疗患者肝火过旺导致的高血压。
1、平肝潜阳
方中柴胡疏肝解郁,调节肝气升降,防止肝气郁结化火,同时有助于平抑肝阳上亢。
钩藤平肝息风,缓解因肝风内动引起的眩晕、头痛等症状,进一步降低血压。
珍珠母具有重镇安神、平肝潜阳的作用,能够使亢盛的肝阳得以平复,稳定情绪,减少血压波动。
2、清肝泻火
黄芩作为清热燥湿的代表药物,直接针对肝火过旺进行清泻,减少火势对机体的进一步损害。
大黄通过泻下通便,排除体内因肝火旺盛而产生的热毒和积滞,减轻体内实热。
夏枯草特别针对肝经之火,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,直接缓解因肝火引起的头目不适。
图片
3、化痰散结
清半夏:燥湿化痰,针对肝火过旺时易生的痰浊进行清除,减少其对气血运行的阻碍。
枳实:辅助大黄通便,同时兼具破气消积之功,促进痰浊和气滞的消散。
4、调和气血
最后,白芍养血调经,柔肝止痛,通过滋养肝血和调和气血,增强肝脏的生理功能,缓解因肝火过旺导致的肝血不足和气血失调。
总的来说,最核心的就是要疏通肝脏内的气机,毕竟肝是人体气血的中转站,肝脏状态好,气血状态也能更畅通。
图片
患者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是非常不错,服完28剂后,头晕、恶心、视物模糊、急躁、小腹凉已经改善很多了,血压也降了不少,其中高血135,低压70。
二诊时,脉弦滑数,躁数之象已除。舌尚可。又继续服用14剂,患者说明显觉得不一样了,头晕、恶心、失眠等这些不适都消失了,可谓诸症悉平,患者还跟我感慨,自己终于能安心享受退休生活了!
但我说这么多,不是要反驳大家,只是想尽我自己的绵薄之力告诉大家:如果你什么方法都试过,什么药都吃过,但血压仍居高不下,可以尝试相信中医一次。因为它是真的减轻你的痛苦,能让家人不用时刻提着一颗心在自己身上,能让你的生活质量更高。#高血压##中医#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